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時間回到1953年12月15日,美國紐約。
偉達公關的總部辦公室大門緊閉。
偉爾總裁(John Hill)正在主持一場歷史性的秘密會議。

會議上有全美各大煙草公司的領導、偉達公關的精英、以及兩個重要的名字。
愛德華·博納斯(Edward Bernays)和C.C·李特爾(Clarence Cook Little)。
博納斯被譽為現代公關之父,李特爾是密歇根大學校長,當時最頂尖的遺傳學家,癌症專家。
這場會議在歷史上被稱作《對吸煙者的坦率聲明》(A Frank Statement to Cigarette Smokers)。
而50年後,它有一個更準確的名字——《謝謝你抽煙》。
謝謝你抽煙
偉爾總裁在會議上說,沒有人希望你戒煙,吸煙必須是一種時尚。
50多年前,戰爭把香煙推向了大眾,它成了男人手中權力和陽剛的象徵。

20多年前,博老(博納斯)在女權運動中,把香煙塑造成了女性手中的自由火炬,女性吸煙比率超過男性。
但現在,突然有醫生向我們開戰,說香煙引發肺癌。
我們應該和他們正面對峙嗎?
不,還是像往常一樣,我們相信好萊塢,植入一個鏡頭,就能讓年輕人為香煙著迷,只要他嘗試第一口。
相信煙草吧,煙草會捆住他一輩子,你們手裡的煙草將永遠控制他的快樂、幸福和平靜,而他將在日復一日的過程中,花費巨額的財富來向你乞討這些快樂。
如果那些醫生說錯了,香煙與肺癌無關,那你將得到一個永遠的客戶。
但如果那些醫生們說得沒錯,肺癌會迅速掏空他的身體和積蓄,讓他立刻英年早逝,回報資本,資本滾滾向前,社會沒有負擔,這不也符合你們的利益嗎?

現在的問題是,別讓消費者只關注到香煙與肺癌的聯繫。
那些醫生說,飆升的肺癌發病率與香煙的流行有關,這只是一個假設。
我們也可以用科學方法來假設,肺癌發病率與城市的空氣污染也有關,與柏油馬路的瀝青有關。
在座的李博士(李特爾)是全美最頂尖的癌症專家,他一定能幫我們找到科學上的疑點。
用科學反擊科學,用疑點混淆主題。
面對危機,我們不能直接否認,說煙草與肺癌無關,而應該用更加科學的態度來質疑那些醫生的假設。
把煙草危機,變成一場科學論戰,再把這場科學論戰,引導成香煙產業的無形廣告。

只要這場論戰沒有結論,你們的香煙就可以暢銷無阻。
我們給公眾一個更科學的大視野——《關於煙草爭議的科學視角》
只要爭議還在,這個免費的公關廣告就永遠存在。
要執行這個的策略。
我們現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一個足夠權威的科學機構——煙草研究院(Academy of tobacco studies)。
一邊向公眾坦白煙草科學的未知問題,一邊擴大論戰,把危機變成廣告。
偉爾總裁的策略提案完畢。
煙草商們起立鼓掌。
偉達備忘錄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秘密會議備忘錄,上面清楚的寫著:
1,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名稱為「研究」的委員會;
2,讓公眾們認識到煙草引發癌症,這確實是一個嚴肅的醫學觀點,但並沒有科學證據可以表明這些觀點是對的;
3,我們目前的行動,最根本目的應該是讓公眾放心;
4,「研究委員會」將先討論如下的問題:
為什麼醫生們提出的小鼠實驗中,小鼠被煙油殺死了一半,但沒有給出死於肺癌的數據?

在過去25年中,使用香煙最多的是女性,但為什麼卻是男性的肺癌率飆升?
吸煙帶來的好處是什麼?
全世界各國那些長壽的領導人們,他們的吸煙習慣如何?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曾經將那些疾病錯誤的詭異與煙草?
半個月後,1954年1月1日,煙草研究院成立。

1月5日,《對吸煙者的坦率聲明》同時出現在了448家報紙上,累積發行超過4300萬份。
到了4月,那本叫做《關於煙草爭議的科學視角》的小冊子被寄給176800名醫生和科學家。
15000個新聞單位和114名主要的出版商及媒體負責人。
小冊子中收錄了36位頂尖科學家的研究,他們質疑吸煙與健康的關係。
與此同時,數百名專業的「煙草說客」被派往全美各地,拿著成困的現金去公關關鍵人物,去電視上施展詭辯技巧。
他們從不騙人,從不否認醫生們的研究數據,只是使用偉達公關定下來的疑問策略,不斷的質疑反煙鬥士的質疑。
比如,在脫口秀上,一位肺癌少年被請上舞台,煙草說客反駁說,如果顧客死了,煙草公司就少一個客戶,這對煙草公司沒有半點好處,只有那些口口聲聲喊著禁煙的人,才會希望少年早點死,這樣他們就能拿到更高的預算,但鬼知道他們有沒有把這些預算用於禁煙。

就這樣,本來關於吸煙對青少年的危害,就這樣被轉移到機構利益上。
觀眾們頓時炸鍋,只記住了機構利益,早就忘了吸煙危害……
關於煙草說客們的驚人操作,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你可以先放下手中的香煙,搜索《謝謝你抽煙》,這段歷史有同名電影和小說,你可以從中看到我在頻道中無法描述的驚悚故事。

1947年·紐約
時間回到1947年,紐約貝爾維尤醫院(Bellevue Hospital),這場煙草大戰的導火索被點燃了。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這天,一個實習的醫科生被嚇傻了。

他人生第一次看到了一個肺癌死者的肺。
他叫做恩斯特·溫德(Ernst Ludwig Wynder)。
醫學院的教材告訴溫德,肺癌是罕見病,當時如果有肺癌患者,或者肺癌死者,一定會有一大群醫科生過來花式圍觀。
但到了溫德臨床實習的時候,他卻發現,教科書好像說錯了。
肺癌在臨床上越來越常見啊。
溫德比較軸,他想調查一下這是為什麼。
於是,他私下走訪了好幾位肺癌患者,發現他們都有吸煙的習慣。
溫德再將肺癌發病率飆升的時間記錄與香煙流行的時間記錄作對比,正好重合。

溫德開始懷疑,是香煙引發了肺癌。
溫德找到自己的導師——格老闆(格雷厄姆 Evarts Ambrose Graham),說出了這個想法,希望老闆支持他的研究。
格老闆一聽就不淡定了,因為他的辦公室,這個時候正好一地煙頭子。
格老闆是個老煙鬼,他抽了半輩子煙,而且堅信,煙草是一種有益健康的天然草本植物,美洲神草,包治百病。
這就是當時的情況,幾乎所有的醫生都不認為吸煙有什麼不妥。
在傳統醫學觀點中甚至認為,煙草有益健康。
當時還有很多醫生為香煙代言的廣告。
什麼,越來越多的醫生選擇抽駱駝牌香煙。

20679名醫生說好運牌香煙刺激性低。
吸一根清新的香煙,給喉嚨放個假。
媽咪,在想責罵我之前你應該先點燃你的萬寶路。
超過1/3的美國醫生聲稱自己每天至少抽一包煙,55%的美國成年男性和60%的成年女性吸煙。
當時的醫生們還根據古老的印第安配方,開發出了煙草牙膏,聲稱,煙草牙膏清新口氣完美一流,還能美白牙齒上的煙漬。
直到現在,你都還能買到這種牙膏……
所以,在當時,溫德這個醫科生突然跟煙鬼老闆說,吸煙引發肺癌,後果,可想而知。
格老闆當場把溫德一頓痛罵,但最後,還是同意了溫德的研究。
因為,格老闆實在罵不服溫德那股軸勁兒,只好讓這個傻小子自己去研究,好好看看,吸煙與肺癌無關。
然後,溫德就做了兩個著名研究。
溫德問卷
1948年,溫德開始在貝爾維尤醫院發放問卷。
詢問肺癌患者的個人習慣和吸煙情況。
格老師認為他找不到足夠多的肺癌患者完成調查。
結果到了1949年,溫德竟然收到了200份問卷,也就是說,僅僅紐約的一所醫院,1年就接觸到了200名肺癌患者。

肺癌已經變成常見病了嗎?
溫德的初步研究立刻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媒體開始炒作,過去20年間,肺癌突然變成了常見病,這背後可能是煙草公司的陰謀。
再配上當時連醫科生都沒見過的驚悚爛肺,新聞立刻賺足了眼球。
有記者去詢問溫德的導師——格老闆。
當時的格老闆他依舊在電視上自信的說,既然絲襪和香煙同時流行起來,那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是絲襪引發了肺癌。
1950年,溫德又從全美收集到了604份問卷。
再次證明,這些患者中,絕大多數人都是重度吸煙者。

這個時候,格老闆再也不淡定了,開始重視溫德的研究。
於是,格老闆支持溫德做了下一個實驗。
老鼠實驗
這次,格老師和溫德設計了一個模擬人肺的裝置,瘋狂吸煙,然後得到了一些焦油冷凝物。
他把這些冷凝物溶解,每周在小鼠背上塗3次,每次40mg,這大概是一包煙的焦油含量。
塗抹焦油的老鼠有112只,不塗抹的有44只。

他想看看,在未來20個月里,這些老鼠會發生什麼。
42天後,塗抹組出現了第一個癌變,接著,塗抹組的老鼠紛紛出現癌症,死於癌症。
到了第12個月,塗抹組還有62只老鼠活著,但已經有58%出現了癌症。
到了第16個月,也就是第71周,這恰好是這批小鼠理論壽命的一半,本來這個時候小鼠應該是最精壯的年級,但是,塗抹組平均出現癌症的時間也恰好是71周。
20個月結束的時候,不塗抹組的老鼠還有53%存活,塗抹組的只有9.8%存活,並且全部患癌。

換算成人類,大概是,每周3包煙,抽30-35年,就將引來和塗抹組的老鼠是差不多的命運。
看到這些實驗數據後,格老闆徹底放下了手中的煙,他開始支持香煙引發肺癌的觀點。
格老闆從1953年開始,聯合了很多著名的胸外科醫生和癌症專家,開始向大眾普及這個觀點,呼籲禁煙、戒煙。
於是,引發了最開始的那場煙草危機。
但對於格老闆自己來說,太晚了,4年後,他死於肺癌……
戰爭提款機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煙草被當做抵押品,為革命提供了啓動資金。
1917年,一戰,美國軍神、六星上將潘興說,子彈,還有一樣多的香煙。
1942年,二戰,美國總統羅斯福將香煙欽定為戰略物資,向軍隊配發3000億根。

香煙所帶來的豐收稅收,才是溫德所面對的真正敵人。
煙草公司的海量資金湧入社會,民眾們的吸煙比例不降反升,到了1960年,平均每個美國人每年抽掉4171根煙。
而煙草危機爆發時的1953年只有3122根……
這期間,偉達公關、煙草研究院和煙草說客們組成了黃金三角,偉大公關給出了疑問策略,煙草研究院負責用科學的聲音質疑科學,煙草說客負責用各種接地氣的粗暴方式進行地面推廣。
煙草商們知道,要直接證明煙草引發癌症,那就必須在人體上進行實驗,而科學倫理又絕不可能允許醫生在一個活人身上來進行誘發癌症的實驗,那麼,科學就永遠是假設,假設就可以用疑問戰略來混淆。

讓科學爭議慢慢發酵吧,讓偉達公關和煙草說客們火力全開吧,爭議越大,廣告越無形,在出現實錘結論前,香煙將越賣越火。
這時候,卷煙公司也加入了混戰,我們接著看。
過濾嘴
最開始,只有女性香煙上才會有長長的過濾嘴,這是為了防止煙草末沾到美唇上引起尷尬。
但是到了1952年,箭牌香煙突然構思出過濾嘴的天才營銷方案。
他們巧妙的抓住了科學論戰中的一個焦慮點,那就是,無論正方反方,所有科學家都承認一個事實,煙油確實有害,但究竟是什麼物質有害呢?會不會引發肺癌呢?沒人說得清。
那好,是這個煙油讓你們焦慮是吧,那我就改造產品,為所有的箭牌香煙都加上一個微粒體(Kent Micronite)過濾嘴,過濾掉所有的有害物質,保護你的健康。

箭牌聲稱,這個微粒體過濾嘴是聘請了陶氏化學和杜邦實驗室精心設計的完美科技產品。
緊接著,幾乎所有的卷煙品牌都開始學習箭牌,加上過濾嘴。
但事實上,當時過濾嘴的主要成分是石棉,後來被WHO定義為一級致癌物,也就是確認100%致癌的物質。
石棉的奇葩故事就和煙草一樣,偉達公關又在後來長期為石棉公司服務,用類似的策略為石棉做無罪辯護……
吸煙有害健康
吸煙有害健康,這句現在被印在所有的煙盒上。
但它背後,其實是112萬名癌症患者的血淚。
1964年,美國醫政總署統計了1200分期刊和6000多篇論文,提出了一份長達15萬字的報告。
報告的主旨正是,吸煙引發癌症。
這份報告中,一共統計了112萬名癌症患者的病例,再配上詳細的描述和觸目驚心的圖片,美國政府終於被說服了。

吸煙是引發肺癌發病率飆升的主要原因,當局必須立即行動。
當年,美國就起草了《聯邦香煙標籤和廣告法案》,並迅速通過。
法案規定,所有煙盒上必須標明,吸煙對健康極為有害,可導致癌症和其他致死疾病。
但後來,煙草商們又不知道通過什麼神操作,讓這句話被淡化成了吸煙有害健康。
到了1971年,最後一條香煙廣告出現在美國電視上。
但直到2012年,煙草才被WHO定義為一級致癌物。
2020年,WHO公告,過去50年,煙草殺死了多達一半的使用者。

平均每年造成超過800萬人死亡,700萬死於直接吸煙,120萬死於二手煙。
20世紀,煙草總共殺死了超過1億人,而21世紀,預計殺死超過10億人。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那就是2019年,美國吸煙人口的比率已經降至16%,煙草消費量也從巔峰期的人均4345支下降到1052支。
但WHO還是說,全球依舊有13億煙民,8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而中國又佔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每天,全球大約有8萬名18歲以下的年輕人抽第一支煙。

同時,每天全球大約有1.2萬名18歲以下的年輕人成為煙民,而煙民成功戒煙的比率不超過7.5%……
再回想一下那場《謝謝你抽煙》的秘密會議。
也許煙草,這顆美洲神草背後,還有更驚天的陰謀。
畢竟,美洲可是外星人的基因農場,從這裡走出來的農作物沒有一個具有改變世界的超能力……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後夫人說,原來你是想說,廣告人比外星人還可怕。
(完結)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自說自話的總裁,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szhdzc.com/?p=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