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今天的故事,我們一起來還原一樁15年前的調查案。
當時是2006年,案發地是北極圈內的伊努維克鎮,居住著很多因紐特人。
當地檢察官發現,有一個美國獵人竟然獵殺了一種無法確認的未知生物。
當局立刻扣留了這名獵人,並展開調查。
在調查的過程中,當地的因紐特人情緒一度失控。
同時,調查也讓一些看似不相干的科學線索組成了一張完整的拼圖。
原來,未知生物不僅僅是一個傳說。
2006年·班克斯島
故事來到北極的班克斯島。

島上居住著100多個因紐特人,他們的祖先幾千年前就居住在這裏,以狩獵北極熊為生。
因此,加拿大政府允許他們合法獵殺北極熊,還允許他們每12個月販賣14次北極狩獵旅行。
美國獵人吉姆·馬迭爾(Jim Martell)正是一位前來狩獵的遊客。
他雇傭了一位紐特嚮導,叫做羅傑·卡普坦納(Roger Kuptana)。
羅傑幫吉姆辦好了手續,當局允許他們獵殺一頭北極熊,但是除了北極熊以外,任何動物都不能獵殺,否則他倆都將被以非法捕獵的罪名起訴,留下終生案底。
羅傑還告訴吉姆,北極熊非常危險,它們是唯一一種會蓄意襲擊人類的熊。
平均體重超過了1500斤,衝刺速度可以達到60km/h,比博爾特還快1.5倍。
北極熊在北極的視力和偽裝能力都比人類要好,它們經常會這樣站起來觀察情況。

如果北極熊先發現了他們,就極有可能暗中埋伏,而他倆一旦被北極熊伏擊,在北極深處,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吉姆早就瞭解過所有的危險,他從8歲起就跟著父母在野外打獵。
雖然他現在已經65歲了,但他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親手獵殺一頭北極熊。
就這樣在2006年4月13日羅傑駕駛一輛狗拉雪橇,帶著吉姆離開定居點,向北極深處出發。
獵殺北極熊
他們平均每天趕路12個小時,北極風像刀子一樣,割得皮膚生疼。
與此同時,他們還要保持警惕,生怕哪個不留神就變成了北極熊的獵物。
他們就這樣被恐懼和寒冷折磨著,整整三天當中,他們連一只北極熊的影子都沒有找到。

直到第4天早上,他們有了意外的發現。
這天是4月16日,大約早上5點,羅傑正在向遠處的冰面張望,他發現3公里外,出現了一個北極熊的身影。
他趕忙叫醒吉姆,全副武裝,把狗和無線電全部留在營地,兩人徒步深入冰原。
他們要悄悄的追蹤北極熊,同時,一點點的靠近它。
追蹤進行的很順利,走到一個山脊隱蔽處的時候,他們離北極熊只有不到300米了,羅傑感到機會來了,就讓吉姆瞄準射擊。
果然,吉姆的槍法很准,一槍就放倒了北極熊。
兩人興奮的朝獵物走過去,走到還有20米的時候,羅傑叫住了吉姆,讓他舉著槍,在原地警戒,自己先上去查看獵物。
羅傑確認北極熊已經死透了,才讓吉姆過來。
羅傑先幫吉姆和獵物拍了幾張照片,從照片上來看,這頭北極熊竟然有黑眼圈,就像熊貓一樣。

而且它的背部還有隆起,這讓羅傑覺得有點不對勁兒,但他也沒有多想,拍完照片就開始處理獵物,把腸子和內臟留在原地,皮毛、熊頭、熊掌以及幾根重要的骨頭取下來,當做戰利品打包帶走。
9天後。兩人返回了伊努維克鎮,按手續申報自己的獵物。
過了一會兒,檢察官把吉姆叫到辦公室,開始像審犯人一樣審問吉姆,因為,他們確定,吉姆獵殺的根本不是北極熊,而是某種未知生物。
當局將以非法捕獵罪起訴吉姆,但在起訴前,當局也必須調查清楚,吉姆獵殺的究竟是什麼生物。
與此同時,吉姆獵殺未知生物的消息也在當地傳開了。
於是,有因紐特人提到了那個黑薩滿的傳說。
黑薩滿傳說
在因紐特傳說中,北極的冰原裏,隱藏著很多黑薩滿。
他們會用詭異的儀式製造出一些未知生物。
這些生物有的像狗、有的和一頭變異的北極熊差不多,但有的卻根本無法控制,非常危險。
比如,160多年前的北極惡靈。
當時,英國派出了兩艘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驚恐號和幽冥號,船上有134名皇家海軍和各種武器彈藥,他們準備穿越北極,打通西北航線。

這個故事我們原來分享過,這些皇家海軍和兩艘軍艦後來全部在北極失蹤了。
之後幾十年,西方世界陸續派出十幾個探險家深入北極,去搜救這些這些皇家海軍。
但這些探險家只從因紐特人那裏聽說,惡靈正在追殺海軍,他們早就已經全軍覆沒了。
這次吉姆在北極獵殺了一頭未知生物,這是否意味著又有黑薩滿在製造怪物呢?
當局壓力山大,決定兵分三路,展開調查。
展開調查
第一路調查小組,向羅傑和吉姆瞭解狩獵期間發生的具體情況,採集口供。
第二路調查小組,將未知生物的皮毛和骨架送到1000公里外的黃刀鎮,進行外形復原。
第三路調查小組,將毛髮和血液樣本送到2000公里外的納爾遜,進行DNA比對。
很快,DNA比對結果出來了,這根本不是北極熊。
另一邊,口供小組從吉姆和羅傑提供的照片中判斷,這可能是一頭北美灰熊。
因為,伊努維克的動物檢察官,她自己就在野外拍到過一只毛色很淺的北美灰熊,和吉姆照片中的這只很像。

另外,羅傑也說,那天他特意剖開了未知生物的胃,他也想看看,這頭奇怪的北極熊都吃過些啥。
但他發現,胃裏面除了有海豹殘骸以外,還有一些他不認識的碎塊,像是某種老鼠。
羅傑繼續剖開它的腸子,發現了很多帶有皮毛的碎塊,羅傑認識這些皮毛,這是地松鼠。
北極熊從來不吃地松鼠,而恰好北美灰熊特別愛吃地松鼠。
難道這是一頭北美灰熊?
不可能,因為,北美灰熊是需要冬眠的物種,它們至少要在5月10日之後才會醒過來。
吉姆射殺它的時間是4月16日,這絕不可能是一頭北美灰熊。
調查組再將樣本DNA與北美灰熊比對,果然,也對不上。
物種無法鑒定的消息傳回伊努維克,因紐特社區的情緒越來越不安。
他們在說,雖然現代科技很發達,但是,絕對是不全面的。
比如,科學家聲稱,他們已經為理論上所有居住在班克斯島上的北極熊都安裝了定位系統。

但是,獵人們捕獲的北極熊中有95%都沒有GPS晶片。
這說明科學家依靠的資料非常局限。
更何況,西方人在當地從事皮毛貿易已經有一兩百年的歷史了,如果班克斯島真的生活著某種未知熊類,那也早就應該被人發現了。

絕對不可能讓它存活到2006年,再被一個美國獵人獵殺。
一定是又出現了黑薩滿,在暗中製作這些變異怪物。
當局必須引起重視。
調查陷入僵局。
眼看著因紐特人的情緒就要失控,復原小組那邊傳來了一個新的線索。
新的線索
黃刀鎮的標本師復原過600多頭各種各樣的熊,
但他發現這頭熊的身體結構非常古怪,不是脖子比北極熊短一點,就是腦袋比灰熊尖一些,復原工作只能把北極熊和灰熊的骨架拼在一起才能進行。

還有,它的熊掌在肉墊中間被一塊皮毛分開,
這和北極熊還有灰熊的熊掌都不一樣。
另外,北極熊的爪子一般是是又短又粗壯的,這是為了在冰面上增加摩擦力,而灰熊的爪子是又細長又彎曲的,這是為了方便它挖掘土壤。

但眼前的這個怪物的爪子,就像是北極熊和灰熊的結合體一樣。
所以,標本師懷疑,這是一頭北極熊和灰熊的雜交熊。
這個想法太大膽了,因為,教科書上說,北極熊和灰熊是兩個物種。
它們不可能在野外雜交,還產生一個健康的後代。
但標本師又發現了它同時擁有灰熊和北極熊的特徵。
現在,真相似乎只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它是一頭人工雜交的怪物。
因為,在100多年前,曾經出現過很多瘋狂的雜交實驗。
什麼獅子和老虎配,馬和斑馬配,甚至還有人猿雜交的實驗。

其中,1874年,就有一個德國生物學家成功雜交過灰熊和北極熊。
這是科學記錄上唯一一出現灰熊和北極熊的雜交熊。
那會不會在加拿大北部,也有一個瘋狂的科學家正在秘密的進行著各種怪物的雜交實驗呢?
而這頭未知熊,就是從秘密實驗室中逃跑的一個樣本……
案情突然變得異。
這個假想中的瘋狂科學家,簡直就和傳說中黑薩滿一模一樣。
更何況,現實中就有哈士奇的真實案例。
這種和現有狗狗血統都不一樣北極雪橇犬,就是因紐特人在不知道多遠古的時候雜交出來的。
因紐特社區的情緒已經失控,甚至有人自發組織起來去搜捕黑薩滿。
但調查組安慰大家,或者一切都是想多了,真相並不是人工雜交,而是教科書寫錯了。
北極熊和灰熊不是兩個物種,它們只不過是一個物種的兩個分支,是可以在野外自然雜交,產生健康後代的。
事情發展到這裏,調查也驚動了很多科學界的大佬。
於是,越來越多的科研力量投入到調查中。
深入調查
很快,就有一組科學家提供了一份重要數據。
他們說,2000年的時候,他們曾經給20只野外的北極熊和灰熊裝上過定位系統。
結果顯示,在接下來的3-4年中,北極熊幾乎沒有離開班克斯島。

而灰熊的活動範圍非常大,它們會在春天的時候,利用冰蓋浮橋往北走,一不小心就能走出上千公里。
2003年,他們在班克斯島更北邊的梅爾維爾島目擊過北美灰熊,還留下了照片。
這是北美灰熊出現的最北方記錄。
這條線索雖然證明了灰熊有可能出現在北極熊的領地。

但無法詳細說明,它們在野外相遇以後的是否有交配的意願。
這個時候,有一個研究鯨魚的科學家提出了反對意見。
他認為,北極熊和灰熊根本不可能在野外自然交配,因為,他曾經在北極拍到過好幾次灰熊和北極熊相遇的畫面。
其中有一段畫面顯示,正在吃鯨魚肉的北極熊被突然出現的灰熊嚇得連連後退。
他還說,北極熊非常討厭灰熊,在野外,它們一旦聞到灰熊的氣味就會躲得遠遠的,簡直就跟遇見了天敵一樣。
從他的視頻中也看不出來這兩種熊有任何交配的意圖。
線索似乎又斷了。
但獵人羅傑提出了他的觀點,他說,自己曾經在野外見到過好幾次北極熊的交配過程。
場面非常具有攻擊性。
很多情況下,母北極熊都是不願意交配的,但這個時候,公北極熊會攻擊母北極熊,最終,母北極熊會因為害怕而屈服。
灰熊雖然沒有北極熊強壯,也很有攻擊性。
那麼如果,一頭公灰熊出現在了母北極熊的領地上,會不會也發生這種強制性的事件呢?

還是因紐特獵人見多識廣,科學家也覺得羅傑的假設有道理。
於是,調查小組繼續走訪因紐特獵人,果然,又有一位因紐特嚮導提供了一段線索,他說,有一年,他在維多利亞島的北部,目擊過這樣一個事件。
當時,他發現雪地上一連串古怪的腳印,像是一頭灰熊正在追趕一頭母北極熊,而且這頭母北極熊還帶著兩個幼崽。
然後,他沿著腳印走過去,發現地上有一只幼年北極熊的屍體,從傷口上看,是被灰熊殺死的。
這種事情在北極熊內部也出現過,有時候公北極熊也會殺死母北極熊的幼崽,這是為了讓母北極熊提前進入發情期,好讓它能儘快與自己交配。
到此為止,所有的證據鏈都完整了。
調查組給出了最終的推論,他們認為,整個事件的經過可能是這樣的。
7年前,某頭公灰熊離開大陸,沿著海冰浮橋北上,一路覓食,同時也尋找著交配對象,當它到達班克斯島的時候,終於遇到了一頭母北極熊。

雖然母北極熊一直在躲避這頭灰熊的追擊,但最終,灰熊還是用實力讓母北極熊屈服。
之後,母北極熊繼續在自己的北極領地生活,公灰熊返回了南方。
半年以後,雜交小熊出生了。
直到小熊健康的成長了6年後,在2006年4月16日這天,它被因紐特獵人羅傑發現,然後被吉姆開槍獵殺。
如果這個推論成立,那麼吉姆非法捕獵的罪名就不成立,因為,他的獵物還證明了,北極熊和灰熊不是兩個物種,而是同一物種的兩個分支。
他獵殺的這頭雜交熊,歸根結底還是一頭北極熊。
這就是整個事件的真相嗎?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納爾遜的DNA實驗室。
果然,檢測結果顯示,樣本是一頭雜交熊,父親是北美灰熊,母親是北極熊。

懸案終於告破。
科學家還給這種雜交熊重新命名,叫做灰北極熊,進一步細分,如果爸爸是灰熊,那麼應該叫格羅拉熊(Grolar Bear),格羅拉是,灰熊英文名在前,北極熊英文名再後的組合詞。
如果爸爸是北極熊,媽媽是灰熊,則叫做匹茲利熊(Pizzly Bear),這是北極熊英文名在前,灰熊英文名再後的組合詞。

吉姆最終被判無罪,他將自己的戰利品帶回美國,做成標本擺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上。
各路媒體過來採訪,吉姆成了最傳奇的一位北極獵人。
故事還沒有結束
就在整個調查結束後的13年間,2007年到2020年,媒體竟然又報導了至少4起灰北極熊被獵殺的案例
同時,北極海域還報導了兩起捕獲白鯨與獨角鯨雜交品種的報導
這都是過去幾百年,人類聞所未聞的案例,為什麼偏偏在近十幾年中密集出現?

難道真的有黑薩滿在北極秘密實驗室中進行著瘋狂的雜交實驗?
最終,科學家說,這可能意味著全球氣候正處在發生巨變的前夜,北極正在以人類無法察覺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像溫帶。
而這種氣候變化,導致物種雜交的事件,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5萬年前的另一個故事。
當時,地球可能也正在經歷一場氣候巨變,這導致大量的智人入侵了尼安德特人的領地,然後智人與尼安德特人混血。

科學家說,今天除非洲以外,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是這些混血兒的後代,我們體內至今都還有2%~4%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同時,我們這些混血的智人也有可能就是滅絕尼安德特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和正在發生的北極熊的故事非常類似,搞不好,我們可能又來到了,一個氣候巨變的節點上。
這次地球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使命和驚奇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裏,謝謝大家。
最後夫人說,母北極熊太悲慘了,大自然怎麼能把它設計成這樣呢?
(完結)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自說自話的總裁,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szhdzc.com/?p=6643